廣西梧州市境內共有300多條大小河流,匯集西江流往廣東。近年來,猖獗的非法采砂活動嚴重影響了河勢穩定,危及防洪、供水、航運和基礎設施安全,危害生態環境。梧州市水利局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廳的指導下,以深入開展掃黑除惡斗爭為契機,充分利用河湖長制工作平臺,重拳出擊,嚴厲打擊河道采砂非法行為,轄區河道釆砂秩序、江河水質持續向好。
圖文無關
高位推動,依托河湖長制平臺規范日常監管
梧州市水利局將河道采砂管理成效納入河長制工作考核體系,強化日常巡查監管能力以及部門聯合執法能力。壓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推動治理觀念及工作作風轉變,從水利部門“發現一起、打擊一起”變為當地河長“巡查一處、管理一處”。近年來,全市各級河長累計巡河17萬人次,對發現的非法采、運、堆砂問題及時處理,形成長期穩定、務實高效的河湖監管體系。
2020年初,梧州市政府出臺《梧州市河道采砂管理辦法》,對全市
砂石開采規劃、招標拍賣、開采及運輸監管都提出了新的具體要求,進一步明確水利、公安、交通運輸、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林業、航道等部門的職責,有效統籌各相關單位積極協同水利部門做好河道采砂管理工作。通過開展多部門聯合執法行動,集中整頓沿河非法采運砂船和砂場碼頭,共搗毀非法采砂點近300個,清除非法碼頭51個,清理非法砂石量41余萬立方米,打擊非法采砂船只110艘,河砂開采、運輸、存儲環節的監管力度得到進一步增強。
改革驅動,從嚴管控開采行為深化以案促改
針對以往由民營企業開采經營河砂時亂采濫挖所引發的一系列生態破壞、治安糾紛等問題,梧州市水利部門痛定思痛,經過先行試點、大力改革,近兩年在全市主要江河的河砂開采與經營工作引入國有公司參與的模式,采取措施加強河道采砂“事前、事中、事后”全環節監管。開采前聘請專業技術公司對可采區河段進行地形測繪,作為日常監管及完工驗收依據;開采期間聘請第三方監理公司現場駐點,并建設多處沿河監控攝像頭,對采砂作業水域、沿岸砂場等關鍵地點實施全天候監控;開采結束后引入會計師事務所對采砂企業進行河砂經營業務審計,通過測繪對開采前后的河道地形進行對比復核是否存在超挖現象,以河砂業務審計與河道地形測繪作為驗收依據,破解以往采砂標段驗收工作無據可依的難題。
同時,在藤縣試點河砂“采銷分離”模式,引入國有公司通過公開招標參與河砂開采和銷售,開采方只采不銷,所得的砂石再由縣政府公開拍賣,實現開采、銷售環節的分離,斬斷灰色利益鏈。一方面杜絕了無序開采對沿岸村鎮的侵擾,化解了采砂方與周邊群眾的矛盾,另一方面減少了對開采河段生態環境的影響,對河砂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有著積極意義。中標的國有公司統一銷售河砂,也避免了為角逐利益的個體老板、社會團體囤積河砂、哄抬砂價,有效維護市場供應穩定。
通過整治,梧州市河道采砂管理工作成效初顯,涉砂舉報投訴從過去每年數十上百次減少至2020年以來十起以下,全市河砂價格穩定向低,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西江水質穩定在II類水以上,2020年西江界首斷面I類水的天數高達200多天,全市江河水質排名常年穩定在全國前30名,實現“一江碧水向東流”。
梧州市水利局將按照水利部組織開展的全國河道非法采砂專項整治行動為契機,堅持以打擊為先、以防控為基、以監管為重、以立制為本、以明責為要,進一步加大對非法采砂的打擊力度,深挖“沙霸”及其背后的“保護傘”,堅決打贏河道非法采砂整治攻堅戰。